赵国长平之战的惨败与赵括的巧妙计策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超过四十万兵力,这场惨烈的失败不仅让“纸上谈兵”的赵括成为众人所知的名将,还揭示了他被误解的一面。然而,赵括并非仅仅是那个因兵败而被讽刺的无能将领,事实上,他还曾凭借巧妙的计谋攻下了战国时期最为艰难的城池——齐国的麦丘,且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重大损失。麦丘战役中的表现展示了赵括卓越的军事策略,令其父赵奢也为之折服,堪称精妙之极。
公元前280年,赵惠文王决意攻占齐国的麦丘城,派遣十万大军前往进攻。在当时,赵惠文王认为,麦丘已经被赵军围困,孤立无援,城内的守军无法脱困,攻下这座城池是轻而易举之事。然而,赵惠文王对兵法并不熟悉,他并未意识到,尽管麦丘看似孤立无援,但此时它已被彻底围困,成了所谓的“死地”,反而是最难攻破的地方。正如兵法所言:“置之死地而后生”,城中的守军若没有退路,他们将拼死一搏,死战到底,而攻城方往往伤亡惨重,难以攻下。
在兵法中有一条名为“围三阙一”的原则,强调在围困敌人的时候,要给对方留下一个退路。正如猎人围捕山中狍子时,会故意留下一个逃跑的通道,使得狍子看到唯一的退路后,蜂拥而逃。而攻城战中,防守方若已经背水一战,反而会全力以赴,抗击外来侵略者。
展开剩余79%麦丘城的守军早已得知赵军来袭,并做好了长期死守的准备。齐王还将援军和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入麦丘,决心守住这个战略要地。更为棘手的是,齐国的墨家弟子也在其中,他们对防守工事进行了精心的改良,使得麦丘的防御更加坚固。墨家崛起于春秋末期,以擅长制造各种军事器械和机关闻名,墨家弟子秉持着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理念,却极擅长用技术和策略来加固防守。结果,虽然赵国军队数量众多,训练有素,但在攻打麦丘的过程中,依旧无法突破那座坚固的城池。
即使赵军多次发起进攻,面对城墙上齐军弓箭的猛攻和坚固的工事,赵军损失惨重,屡攻无果,始终未能攻下麦丘。传来的消息让赵王愤怒不已,他决定撤换指挥官,对失利的将领进行查处,并指派赵奢接管麦丘战役,要求他在一个月内拿下麦丘,否则就按军法处置。
这一命令让赵奢压力倍增,他既希望借此机会立下赫赫战功,又怕因失败而被赵王严厉处罚。于是他迅速下令继续进攻,但就在这时,他的儿子赵括却站出来,提出了不同的建议,认为贸然进攻只会增加伤亡,应该改变策略。赵括指出,强攻麦丘不可能在短期内成功,兵法中明确提到:“上者伐谋,中者伐交,下者伐兵,下下者伐城。”这意味着,利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征服敌人才是最佳选择,而兵力的硬拼和攻城应当是最后的手段。
赵括进一步解释道,攻城战非常艰难,守城的一方若已准备充分,且依赖坚固的城池和地形,攻城方往往要付出极大代价。攻城既要动用更多兵力,还需冒着巨大的伤亡风险。因此,攻城不是最优选择,而是被迫的无奈之举。赵括所引的兵法来自《孙子兵法》,其中明确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一策略理念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军事行动。
赵括认为,想要攻下麦丘,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智取,而非强攻。他建议暂停进攻,先行侦查麦丘城内的真实情况,摸清敌人的弱点,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赵括通过观察,发现城中守军的士气已经开始动摇。城墙上的守军有些面黄肌瘦,拉弓射箭时动作迟缓,显然缺乏充足的粮食和补给。这一观察让赵括坚信,麦丘城内很可能已经缺乏粮食,守军的抵抗也因此显得力不从心。尽管赵奢理解兵法中的这些道理,但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他表面上同意了赵括的意见,却依旧坚持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强攻。
强攻的结果依然是惨败,赵军在城下死伤惨重,麦丘的防御设施逐渐被破坏,但齐军守军依然顽强抵抗,每一次进攻都被防守方迎头痛击。赵国的士兵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城下尸横遍野,战况越来越惨烈。
赵括再次劝说赵奢,指出由于墨家弟子的帮助,齐军的防守已经非常熟悉赵军的攻城方式,并且有针对性地防守。赵括进一步分析,若继续按这种方式进攻,赵国将会耗尽所有兵力,麦丘城依然无法攻下。赵括认为,若想破解当前的困境,就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此时,赵奢终于意识到,按照目前的打法,麦丘城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的。
赵括提出了新的战术,他认为,不仅要强攻,还要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通过分化城内的士气来瓦解敌人。赵括建议释放俘虏,并通过对俘虏的善待来争取人心。通过这样“以德服人”的方式,赵括成功引起了麦丘城内百姓的动摇。
赵括将这一策略付诸实践,他不仅礼遇俘虏,还为他们提供粮草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并允许他们返回家中。这一行为迅速传遍了麦丘,城中的百姓和士兵们开始对赵国军队产生好感,纷纷传言赵军不仅没有虐待俘虏,还为他们提供了援助。这一做法深深触动了麦丘城内的民心,许多人开始想要投降。
在赵括的巧妙安排下,麦丘城内的士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百姓和士兵们的情绪逐渐失控,他们不再愿意为齐国的将领去死,反而希望能够投降赵军。最终,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齐国的守军高层也开始动摇,麦丘的守将被部下暗杀,城内的守军和百姓纷纷投降。
麦丘战役的胜利,不仅让赵奢名声大振,也使得赵括的军事才干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一战的成功,证明了赵括不仅仅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将领,他的智慧和深谋远虑让他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然而,这场胜利也让赵括的声望迅速飙升,接下来的战役中,他的轻敌心理也逐渐显现,最终在长平之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发布于:天津市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