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第五代战斗机上运用的一大堆先进技术能够被转移到第四代战斗机,使得后者的综合性能和作战能力达到了四代半的水平一样,六代机上那些让人惊叹的“黑科技”,同样可以应用到五代机上。大家普遍认为第六代战斗机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人驾驶战机和无人僚机之间的协同作战,这点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美国防务媒体“战区”的报道,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F-47项目里的无人僚机项目CCA有了新进展。按计划,CCA不会首先跟F-47协同,而是先在五代机上进行协同测试和应用。让人稍感意外的是,首个与CCA搭档的美制五代机,居然不是最新的F-35,而是2005年就服役、曾被要求退役的F-22。
截至目前,CCA项目已经推出了两款无人战斗机原型,分别是YFQ-42A和YFQ-44A,这两者将在各种测试中争夺美国空军的正式无人僚机订单。选择F-22作为首款与无人机协同的战机,而不是F-35,可能说明美国空军对“有人驾驶战机+无人僚机”的空战配合有着更高的性能标准。毕竟,F-22在飞行速度、超音速巡航和爬升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被称为“肥电”的F-35。因此,美军似乎更注重这一组合的空中作战能力,而不仅仅是地面打击。
不过,有个问题得提一下,跟中国在单座五代机歼-20基础上发展出可搭载两名飞行员的双座型歼-20S不同,F-22可没有双座型号。换句话说,这唯一的飞行员不仅要实时应对战场情况,还得指挥无人僚机作战,这样的压力是不是有点太重了?
而且,每增加一架无人僚机,F-22的飞行员所需投入的精力就会成倍增加。现在的空战AI智能水平还远没达到可以完全不需要人来指挥的地步,让单座战斗机的飞行员同时负责飞行和操控僚机,真让人觉得有些冒险。不得不说,那些操控F-22的飞行员,真是有点像“美国超人”啊……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把这一切全怪美军的高层。自从2011年F-22隐形战斗机停产以后,这条生产线已经封闭了十多年,导致它根本没法出现什么大改款,无法像中国的歼-20那样,轻松发展出双座型的歼-20S。想想看,如果中美两国的空战AI技术水平差不多,那有两名飞行员可以更好分工合作的歼-20S,在指挥无人僚机方面肯定会显得更得心应手。相比之下,F-22的飞行员在瞬息万变的空战环境中,可能会显得手忙脚乱,前者的胜率自然会更高一些。
想象一下,假设中美的空战AI技术大致相当。在个人操作、决策和处理能力范围内,歼-20S可以同时指挥的无人僚机数量,肯定有大概率会超过F-22的能力。在两边指挥的无人僚机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歼-20S的后座飞行员能够对无人僚机进行更为细致的指挥,这样一来战术选择就会更加丰富。说到底,只有一名飞行员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既把自己操控好,又把无人僚机驾驭好”,想当“美利坚超人”可不是那么简单。
接下来咱们就静静观察一下F-22和YFQ-42A或YFQ-44A的协同作战表现吧。说实话,对F-22的飞行员,我们可以调侃一句:“兄弟,累不累啊?”
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