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津云)
一则“定金失联”的新闻,再次让二手房交易的资金安全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攒了半辈子的买房钱,最怕付出去后没了下文。二手房交易环节那么多,到底谁能保证资金万无一失?近日,天津市场悄然出现一项新保障,为这笔家庭最大支出加装了一道“安全锁”。
今年6月,南京市民李女士通过中介与业主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支付了5万元定金。按照合同约定,卖方需在8月1日前完成房屋解抵押。然而,7月中旬,卖方突然失联,定金也不知所踪。李女士的购房计划被迫搁浅,而她和家人辛苦积攒的积蓄,也因此陷入“难以追回”的困境。
“我以为走了中介渠道就能放心,没想到还是出问题了。”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
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指出,二手房交易金额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一旦出现资金安全问题,后果十分严重。类似李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
“钱打出去了就不踏实”
在天津,市民杨阿姨就曾经历过相似的焦虑。
今年春天,她为女儿购置二手房。尽管整个交易过程有中介参与,但在大额资金支付环节,老人仍心存疑虑。
“钱一打出去,我就开始不踏实,怕卖家反悔、怕遇到骗子。直到平台不断推送进度消息,我才慢慢安心。”杨阿姨说。
她的担忧,正是很多购房者的共同心声。
与新房买卖相比,二手房交易链条更长、环节更多。从签订合同、贷款审批、缴税过户到解抵押,每一个步骤都可能潜藏风险。尤其在“非存管”交易中,买卖双方资金直接往来,若卖家反悔或失联,买家往往难以维权。
据天津市房地产业协会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本市二手房交易中,资金存管比例已超过九成。但在少数“非存管”交易中,风险事件依然频发,成为投诉和纠纷的高发点。
平台发力:兜底承诺直击痛点
如何破解二手房交易的“信任危机”?9月22日,在“省心住好家贝壳真保障”品牌发布暨天津房款安全承诺发布会上,贝壳找房天津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推出“房款安全平台兜底”服务承诺。
根据承诺,只要交易双方依照平台标准流程进行房款支付,贝壳将对资金安全进行全额兜底。这意味着,一旦交易过程中出现卖方失联、资金被侵占等极端情况,购房者的损失将由平台先行垫付。
贝壳经纪事业线贝壳城市首席运营官李峰岩在会上表示:“从链家到贝壳,我们始终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资金安全,是购房者最核心的痛点。我们希望通过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给消费者带来更省心、更安心的体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贝壳在资金保障体系上的一次创新探索,有望为整个二手房交易市场树立新标杆。
四道防线:织密资金安全网
那么,这一兜底承诺是如何落地的?
记者了解到,贝壳通过“四道防线”来实现资金安全闭环:
第一道防线:专业把关。
在每一笔交易中,由签约经理、交易专家和风控团队共同审核,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防止潜在风险在源头发生。
第二道防线:资金动态监控。
买卖双方的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平台通过官方服务群实时推送进度,确保购房者对房款动向“心中有数”。
第三道防线:AI智能风控。
基于百万级历史交易数据,贝壳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能够识别包括“零首付”骗局、“职业背债人”等62类风险特征。在过去一年,系统已成功拦截超过1万单风险交易。
第四道防线:平台先行垫付。
如果消费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仍遭遇资金损失,贝壳将启动兜底机制,第一时间进行先行赔付,避免购房者陷入漫长的维权困境。
数据见证:从全国到天津的落地实践
事实上,这一承诺并非“纸上谈兵”。
贝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25年8月,贝壳平台各项服务承诺累计退赔垫付37.6万单,金额达55.6亿元。仅在天津,2019年至2024年底履约金额就超过2亿元,确保消费者在合规交易遭遇损失时,能够得到快速赔付。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郑州、成都、武汉等9个城市上线该承诺。天津的落地,意味着天津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保障。
在具体实践中,天津近百名专业签约经理已为数以万计的本地用户提供全流程服务。真实案例显示,当买方遇到卖方“失联”,或支付环节出现异常时,平台均能迅速介入,通过垫付或拦截机制,最大限度保护了购房者权益。
“过去一年,我们风控系统将房款损失率控制在0.006%以下。这一水平在行业内是罕见的。”贝壳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解读:增强信心,推动规范
对于这一创新举措,业内专家给予积极评价。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金融分会秘书长吴振广认为,贝壳的兜底承诺,为提振房产消费注入了强劲活力。“资金安全是交易的根基。消费者信心增强,市场才能活跃,房地产行业才能朝着更安全、规范、透明的方向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模式有望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更多平台和机构跟进。长远来看,它不仅能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还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记者观察:并非“零风险”,消费者仍需谨慎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平台兜底并不意味着彻底“零风险”。
业内人士提醒,相关承诺往往有前提条件。例如,若买卖双方未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或私下绕开平台交易,保障机制可能难以适用。
因此,购房者在交易中仍需保持谨慎:仔细审核合同条款,走正规渠道,妥善保存相关凭证,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保障。
“平台能织密安全网,但消费者也要学会给自己‘打伞’。”一位长期研究房地产市场的专家表示。
多方合力,重建信任
二手房交易的“信任危机”,究竟能否彻底破局?
答案可能并不在于某一方的单独努力。它需要行业不断完善保障机制,需要平台勇于创新探索,更需要消费者自身的理性与审慎。
只有三方面合力,资金安全的防护网才能真正织密。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买房,是一生的大事。让每一分钱都能安全到位,才是市场长久健康的基石。”
记者|刘畅
编辑|杨佳湲
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