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芬是白家大房的长女,打小没爹没妈疼,早早就得扛起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后来还为了家族,一个人远嫁到济南。可别看她离了娘家,在济南府照样混得风生水起,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当年白家一堆糟心事,大爷白颖园的事闹得京城满城风雨,济南的婆家为啥还愿意娶白玉芬呢?这里面的说道可不少。
一种可能是,这门亲是早年间定下的娃娃亲,不好反悔。白家是京城有名的医学世家,大爷白颖园还是给皇帝和皇亲国戚看病的御医,不然詹家老太太也不会非等他来看病。白家在京城虽说不算顶级显赫,但对济南的官员来说,也算得上门当户对。所以白颖园早早就给白玉芬定了这门亲,两家一个在京城有背景,一个在外府当官,正好能互相帮衬着。
展开剩余79%后来白家出了事,可定亲在前,济南都督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时候悔婚会被人戳脊梁骨,只能按原计划接白玉芬过去成亲。不过白玉芬是自己孤零零坐车去的济南,没有十里红妆的排场,看得出来婆家一开始并不怎么待见她。那时候追着马车跑的白景琦,可能不懂姐姐为啥非要嫁那么远,可白玉芬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一去,既是她的命,也是她的机会。
再就是二奶奶在中间帮了大忙。白家当时里外不是人,里有白三爷闹着分家还偷秘方,外有董大兴等人霸占百草厅,可二奶奶没忘了白玉芬的婚事,肯定得为这大房的长女操心。詹王爷都说,有二奶奶在,白家就败不了。二奶奶的气度和本事,连京城官场的人都佩服,济南的提督自然也看在眼里。那时候二奶奶可能没法给提督许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她能让对方觉得,白家早晚能重新好起来。
二奶奶不光嘴上说,实际也这么做了。后来重新分百草厅的股份,大房一下占了四份,看得出来她多疼大房的孩子们,肯定也常给远嫁的白玉芬添补银两。白景琦到济南的时候,白玉芬已经是都督府的少奶奶,在商圈里成了红人,又管着当铺,又有布庄的股份,她做生意的本钱,多半有二奶奶的资助。不过白玉芬自己也精明能干,后来肯定也回报了二奶奶。这俩眼界合得来的女人互相扶持、互相欣赏,所以白家上下也就白玉芬敢偶尔跟二奶奶顶几句嘴。她了解二奶奶表面的强硬,懂她心里的苦,才敢直接把孙子和儿媳妇带回娘家。
还有个原因,济南都督府也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清末那乱世,当官可不是铁饭碗,保不齐哪天站错队就栽了。官官相护是没错,但有个像白家这样全国有名的医药世家做后盾,关键时刻能有个退路。白家可比那些只知道圈地的地主有实力多了。
事实证明,这门亲事对两边都划算。白景琦在济南做生意,少不了都督府照应;白玉芬在乱世里搞的那些生意,也给了夫家不少助力。虽说一开始白玉芬在婆家日子不好过,白景琦在济南的时候,她丈夫广义回来就说一句话,白玉芬就把杨九红和白景琦都赶出都督府,让他们自己回家解决问题,看得出来那时候她得听丈夫的。
但白玉芬争气啊,等白景琦当家后,她在夫家也有了底气。不光能自己做主常回娘家,白景琦找姐夫办事,她一口就应下来。回娘家更是十足的姑奶奶派头,呵斥杨九红和槐花,根本不把弟弟的妾室放在眼里。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她的地位都是自己挣来的。后来她丈夫作为清朝都督的后代,在民国只能在军阀手下混个小官,说不定还是花钱捐的,白玉芬在夫家的地位自然就更高了。
有人说白玉芬命不好,从小没爹娘,长大又远嫁;也有人说她命好,娘家有钱,夫家有权。其实她的命好不好,全看她自己。要是她像姑姑白雅萍那样拎不清,也就是个联姻的牺牲品,而且她远嫁济南,想跟白雅萍那样时不时回娘家根本不可能。
说她命好,是因为她没了母亲,却从二奶奶身上学会了自强独立,学会了照顾弟弟妹妹;她远嫁他乡,却借着夫家官宦世家的便利,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所以不管都督府当初为啥娶白玉芬,最后都不亏。
婚姻对女人来说,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坟墓,就看你咋经营、咋选。能救你的从来不是婚姻,而是你自己。像白玉芬这样会过日子的人,不管跟谁结婚,都能把日子过好。
发布于:山西省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