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层之间的对峙降至500米,是什么在台海上空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舞蹈"?东方与西方的尖端武器,谁能在这场近距离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央视最新纪录片《攻坚》爆出一段惊人画面:中国陆航直-10武装直升机与美军"海鹰"在台海上空展开一场技术与胆量的较量。
看这场景,美军巡洋舰过航台海时突然玩起了小动作。他们派出MH-60R"海鹰"直升机,直逼我领海基线不到5公里。你说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美军这招明显是两手准备:一方面高调秀肌肉,一方面趁机搜集情报。"海鹰"可不是普通货色,它配备了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和电子侦察系统,就是想对我沿海军事设施来个"透视扫描"。
近了!
真要说起来,这"海鹰"也算是美军的一张王牌。排水量10.68吨,双发动机总功率1400千瓦,配备了从海面到空中的全套侦察设备。
但他们算错了一点。
我军的台海监控系统何等敏锐,对方刚起飞就被锁定。中方迅速派出直-10武装直升机前出拦截,精准卡位在对方前进路线上。
这场对峙堪称经典战例。2022年这次拦截,标志着我军已将武装直升机纳入台海低空防御体系,形成"高低搭配、立体封锁"的新态势。
美军飞行员显然没料到会遇到这样的对手。他们先是尝试加速钻入云层,随后又突然从侧翼高速冲来,明显是想通过突然贴近的方式干扰我方飞行。
我军飞行员面对挑衅,展现出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他没有选择规避,反而主动向前压制,将双方距离缩小到惊人的500米!这一刻,两架直升机在云海之间对峙,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谁先眨眼,谁就输了。
看到中方毫不退让的态势,美方飞行员最终选择了撤离。这场空中"掰手腕",中方完胜!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对决不仅是勇气的较量,更是性能的对决。直-10虽然比"海鹰"体型小,但战技性能却占优势。
我想说,直-10的设计很有前瞻性。它采用纵列式机身,减少了飞行阻力,两台涡轴-9发动机提供1000千瓦功率,功重比达0.33,高于"海鹰"的0.28。
这次事件绝非孤例。根据增量信息显示,2025年1月,我军直-10与外军直升机在台海再次发生近距离对峙,最小间隔甚至不足10米!直-10通过巧妙利用旋翼下洗气流干扰对方飞行,再次迫使外军撤离。
你知道吗?从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5月,台海空中对峙次数同比增加了41%,高危距离接触事件更是猛增74%。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说明美军对台海的骚扰已成常态,而我军的应对也愈发成熟。
今年7月,中国军方更是开展了"海峡雷霆-2025A"演习,进一步强化台海方向的实战能力。直-10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
最新消息表明,中国军方已经利用民用半潜船改装海上中继平台,可同时保障8架直-10的油料和弹药补给,将其持续作战能力提升70%。这意味着直-10的航程限制已被突破。
今年3月,直-20T武装突击型直升机正式服役,可挂载8枚AKD-10空地导弹及火箭巢,与直-10形成"轻重搭配"。两种直升机已在7月演习中展示了协同作战能力。
说实话,直-10能在这种高压对峙中表现出色,证明了其设计之初就对空战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它不仅是对地攻击的"霹雳火",也是空中格斗的好手。
想一想,当初设计直-10时,有多少人料到它会在台海上空与美军"海鹰"正面较量?
我认为,这次拦截行动打破了人们对武装直升机作战方式的固有认知。以往我们总觉得,空中拦截是固定翼战机的专利,没想到直-10也能干这活。
专家分析指出,直-10通过"卡位"战术与外军直升机正面对抗,体现了其空战能力设计的前瞻性,尤其在低空低速环境下的战术主动权掌控方面。
而且,中国在南海方向也有类似战例。今年2月,解放军直-9直升机在南海黄岩岛空域成功拦截菲律宾C-208侦察机,展示了直升机部队在近海防御中的普适性战术价值。
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军队正通过这种"贴身威慑"战术,在近海空域建立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你觉得,在这场东西方军事较量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