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选一只股票留给孩子,你选啥?”这还真是个让人脑瓜嗡嗡的问题。刚看到这问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先把时间轴拉到二十年后,冷静思考!二十年前的诺基亚和柯达可不是一夜之间“凉凉”的,要在后代面前撑场面,千万别买了个“爱空调”(意即凉得彻底)的股票。
网上有不少讨论,支持茅台、长江电力和工商银行的声音不小。理由很硬核:商业模式稳如泰山、股息分分钟“岁月静好”。这三大经济巨头的牌面的确很吸引人,但如果是我,我的答案会稍显大胆——我选腾讯。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任性投资”,而是因为腾讯几乎已经进化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二十年后,估计腾讯既不会消失,还会活得“神采奕奕”。如果一切顺利,孩子应该还能靠它喝上头啤,再加点花生米。
为什么说是腾讯?主要有三点逻辑。
第一,腾讯已经从传统的科技企业转型,变成了“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听起来很拗口?好吧,你可以这样想:腾讯这条“船”已经变成了一座浮动的岛屿,上面有数十亿人在“安营扎寨”。像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有14.11亿,视频付费会员有1.14亿,这些数据背后,可不是来打酱油的,而是离不开它的“住户”。无论是大小企业,还是个人用户,腾讯形成了强大的用户迁移壁垒。这就像公路上的收费站,外面可能新修了条高速,但平时大家图省事,还是会选择“遗老腾讯”那条。
大家可能担忧科技行业的动荡会把腾讯撂倒,说不上全无道理,但腾讯的商业布局早就逐步规避掉了科技公司被颠覆的风险。就像短视频领域,虽然被抖音抢占了先机,但腾讯的“视频号”照样爬得够快,还是分了短视频市场的不小一碗羹。从基因上讲,腾讯更像一只“消费股”的体质,比之前硬科技“冒险家”的身份安稳多了。
第二,别小瞧了游戏这一头“现金奶牛”。“玩”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因,远比喝酒和发电长寿。小时候大家玩弹珠、踢毽子,现在换成手机点点点,未来大概会戴着VR眼镜飞驰在虚拟银河系。腾讯的游戏业务,晃荡了这么多年依然韭菜茂盛,说明这个池塘够深,而且随着AI和VR技术的发展,人们只会对更“沉浸式”的体验有更高的需求。
有人提到政策对游戏的监管,但虚惊一场。从近几年的政策走势看,只要游戏快准狠地“又合规,又吸睛”,那就完全不用担心会被无情拆台。躺在政策温床上再来个“好好学习•全民卷王模拟器”,也许孩子的“未来养老金”就逐年翻红啦!
第三,大风吹,AI来了,腾讯却站在风口上喊着“起飞”。AI技术在这几年的发展给人一种“黑马横冲直闯”的感觉,但真正能从这场革命中“闷声发大财”的,大概率还是像腾讯这种体量的企业。在AI领域,腾讯既是使用者,更是推动者。比如他们家“大混元模型”已经应用了700多个业务场景,说是“多线程割韭菜”,其实也不夸张。另外,腾讯的研发支出动辄200亿+,不创造点奇迹,说不过去吧?
而那些初创企业虽然可能“技术流黑马绝杀”,但在商业化的战场上,遮天蔽日的腾讯不是什么吃素玩家,更可能是掀桌子的主。换句话说,AI技术红利盘子有多大,腾讯拿到的蛋糕就可能有多厚。
所以,腾讯的长线能力和稳定性显而易见。虽说巴菲特教导我们不要爱上个股,但如果真要选一个“随嫁礼”给后代的股票,我想买腾讯还算不上疯狂。毕竟,从商业模式到技术布局,从产业结构到政策支持,腾讯的画风越来越像一个能陪你孩子走到2050的“好盆友”。
最后,问题抛给你:如果是你的话,又会选哪只股票为后代压阵呢?是死守稳定的茅台,还是博一个未来的腾讯?投资,不仅是买未来的希望,更是买自己心里的安心——届时你和孩子敢不敢对手里那支股票说:稳了!
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