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此次访华成果丰硕,中俄双方签署了超过20项重要合作协议,其中能源领域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9月2日,普京访华行程进入第三天,中俄蒙三国领导人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三方会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在会后透露,三方已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及其蒙古国过境段东方联盟管道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管道实际上是同一项目的不同区段。西伯利亚力量2号作为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主体部分,将穿越蒙古国境内后进入中国。而东方联盟特指管道在蒙古国境内的部分,该国也将通过该管道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米勒特别强调备忘录的法律效力,这一表态显然意在回应近期关于该项目可能搁浅的种种猜测。 事实上,过去一年间该项目确实经历了一些波折。蒙古国在其国家发展规划中一度未列入该管道项目,引发外界对项目进展的担忧。当时蒙古国官员暗示,项目延迟主要源于中俄在天然气价格上的分歧。这一表态甚至导致市场猜测中俄可能考虑改道哈萨克斯坦建设新管道。不过经过蒙古国与俄方的后续磋商,三方最终确认维持原有路线规划。 能源合作项目因其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各方保持谨慎态度实属正常。此次在北京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表明三国决心排除未来在施工、定价等环节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这一进展有力回击了此前关于项目可能终止的传言,证明中俄两国正以实际行动推进这一战略性能源项目。 当然,签署备忘录只是项目推进的第一步。未来中俄仍需就具体合同条款,特别是天然气价格进行深入谈判,并确定最终开工时间表。这些关键环节的完成仍需时日。 除这一重大管道项目外,普京此行还收获了其他实质性成果。米勒透露,俄气已与中国企业签署商业协议,将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年供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同时,远东线路的年供应量也将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这些增量供应将为俄罗斯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尤为重要。 俄乌冲突持续背景下,俄罗斯亟需稳定能源出口以维持外汇收入。欧洲市场尚未恢复,美国又不断加码制裁压力。近期美国就对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加征50%关税,虽然新德里表示不会屈服,但印度炼油商已开始减少俄油采购。在此情况下,中国增加天然气进口不仅有助于俄罗斯弥补部分损失,也为其他合作伙伴树立了榜样。 值得关注的是,中俄合作远不止于能源领域。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信息,两国元首还签署了涵盖航天科技、高等教育、人工智能、联合科研等20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这一系列成果让普京由衷感叹,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此次北京会晤,中俄通过20余项合作协议进一步夯实了双边关系的基础。能源合作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备忘录的签署打消了外界疑虑,而实际供气量的增加则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在航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拓展合作,更彰显出两国关系已超越短期利益考量,向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协同迈进。中俄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真正的战略协作经得起风浪考验,互利共赢始终是两国关系最鲜明的特征。 发布于:天津市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