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还没彻底画上句号这时候,中国又从阿根廷采购豆粕,这背后透露着什么意图?和特朗普比起来,欧盟那边为何表现得更为着急?
还记得特朗普1.0时期,美国跟中国掀起贸易战,也正是那个阶段,中国开始慢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进入特朗普2.0时代,双方的关税战又有了新一轮升级,中国加快了“去美国化”的步伐。尤其在供应链重建上,中国的举措让美国有些措手不及。
短短一个多月里,中国陆续减少甚至暂停了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石油、肉类和大豆等商品。与此同时,中国加紧与其他国家签下采购协议。美国这下可坐不住了,加上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逐步收紧,特朗普迫不得已,频频向中国喊话,想要开启新一轮会谈。
中美虽说谈了关税问题,但实际贸易环境依然剑拔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也没闲着,反而顺势而为。最近,六年来中国头一次从阿根廷采买豆粕,这批即将抵达国内的豆粕约有三万吨。通过这个举动,中方对外传达了两个重要信号。
首先,这一做法表明,无论中美谈判怎样推进,中国调整供应链格局的方向都不会动摇。如今国际局势愈发复杂,中国逐渐认识到,如果某一商品长期只依赖一个进口来源,遇到不可预测的变故风险就会很大。正如大家常说的,鸡蛋不能全搁在同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说,在风险还没爆发之前,中国就应未雨绸缪,通过多元化来化解潜在影响。拓展供应链已经成为当下的必选项。直说了,关税争端确实推了一把中国这么做,但这并不是唯一考虑。中国其实在用实际行动警告美国,想用贸易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基本没有空间了。
还有一点,中国借助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加剧了美国的紧张感,目的是迫使美国尽快撤销早先推行的不利政策。众所周知,在中美首轮磋商结束后,美国并未收敛,反而持续升级施压,采取了各类针对中国的行动。特朗普原本盘算通过这种操作“凭空制造优势”,为谈判增添筹码,却没料到中国并不会照着美国的剧本走。在第二次伦敦谈判阶段,双方虽说确定了框架协议,稀土领域中国方面依旧维持严密把关。最近中国又明显提升了对其他国家农产品的采购力度,这让特朗普愈加感受到压力。由此也带来了转变,美国此前暂停对中国出口乙烷,如今又重新启动了相关出口。
确实,从中美关税战爆发至今,中国的每一步棋都直击美国要害。美国虽然一心想压制中国,却不得不被动接受中国的一些条件。很明显,美国遏制中国的策略暴露出了重大短板,接下来中国还会继续在这个方向把握对美谈判中的主动地位。
其实,如果拿特朗普的焦虑来对比一下,欧盟的紧张情绪更甚一筹。七月下旬,欧盟高层即将来到中国,与中方展开会谈,主题依然离不开稀土供应。过去两天,欧盟驻华大使还专门向中方提出请求,希望下个月能解决稀土出口的相关问题。这样看来,中国对于稀土出口的管理完全没有针对谁,大家待遇都一样,而且早已取消了特殊出口许可。欧盟现在依旧在稀土问题上大做文章,无非就是想达到两个目的。
欧盟非常想让中国把稀土出口恢复到中美关税战前的水平。现在中国虽然已经放宽了稀土出口许可,但在出口数量和具体流向等环节变得更严格,这让欧盟很不习惯,担心一旦继续维持对华强硬立场,中国随时可能中断稀土供应。说到底,这种管控让欧盟没法像以前那样打“稀土牌”。再说,欧盟现在持续推动稀土话题,也是在帮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尽管中美有了框架性协议,中国放开了稀土出口许可,不过军用稀土出口问题中国并没有松口。估计中美后续谈判重点很有可能会围绕军用稀土展开,这会儿欧盟炒作稀土议题,完全有可能是在与美国协同发力,一起逼中国在这个敏感问题上让步。
欧盟这一套,基本看不出有什么实际影响。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方针没变,关键领域上中国绝不会掉以轻心。所谓“打蛇打七寸”,美国和欧盟这回算是真正体会到了。
冠达配资-炒股票杠杆-高杠杆炒股-股票加杠杆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